2019/02/18
2月8日上午,艳阳高照,和风送暖。虽是正月初一,但铜陵泰富公司的员工们生产热情不减,工作仍是一丝不苟。总经理孙广亿领着管理人员走遍厂区各个生产岗位,向在岗的员工逐个发红包,拿着红包的员工个个兴高采烈。看到这样喜庆的场面,记者不禁联想起去年以来,铜陵泰富公司一连串的动作。
2015年,随着经济持续下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绝大部分焦化企业除了市场这头紧逼外,还面临更为严峻的环保压力。问题导向逼着铜陵泰富公司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公司管理团队年初一就深入到周边的安徽圣奥、铜冠冶化、超彩钛白等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对焦炉煤气、蒸汽能源的需求。同时,新上了一条15兆瓦汽机发电机组,向炼焦生产富余能源要效益。该机组从立项到投入运行,不到半年时间,创下了国内同类型机组建设最短记录,现在平均每天为企业增收12万元以上。
去年年底,铜陵新亚星焦化公司正式更名为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从“新亚星焦化”到“泰富特种材料”,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公司名,而是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方式转变。焦炭生产属于传统的煤化工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能耗比较高等问题,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方向。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新的环保法对煤化工行业提出了清晰的限制性条件。同时,其母公司要建成国际一流的特钢企业,也要求铜陵泰富公司必须达到国内一流焦化企业的目标。
这就要求铜陵泰富公司以直面问题、勇于突破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将“调转促”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孙广忆在谈起企业更名一事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焦化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通过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利用,将新能源和新材料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把焦炭生产从过去的主导转变为基础性生产。企业计划通过3到5年的时间,把焦炭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降低到30%以下,把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销售收入提升到70%以上。为此,企业要由粗放式的发展进一步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由产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由被动式的环保达标向主动式的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如今,铜陵泰富公司发电机组已达11.9万千瓦时,今年将再投入2000万元,对过去一条老旧的发电机组进行技改,使发电能力达到12.8万千瓦时,成为企业增效的主体。2015年,铜陵泰富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收1.35亿元,净利润1亿元。其中,能源综合利用折合节约标准煤7500吨,副产品及能源收入6.92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万元产值能耗0.62吨标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4%。
今年,该公司制定了企业利润增长20%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孙广忆形象地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他说,全心全意服务好母公司,用精品焦炭获取过冬的口粮;夯实科学管理基础,处处精打细算、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实施流程优化与再造是过冬的棉衣;挖掘全员智力潜力,抱团取暖是过冬的取暖器。
记者在该公司承担污水处理的化产分厂看到,过去该公司处理1吨污水成本需要2000元。现在,处理废水过程成为生产流程。提盐工段技术员张炜说,我们与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国内焦化行业首家采用脱硫提盐直接转化钠盐生产工艺取得成功,这既净化了焦炉煤气,使废水达标排放,又可获得约3000元一吨的钠盐产品。
孙广亿把这比作企业增效的“软黄金”。他对企业成为管理精良、效益领先、实力强劲的行业标杆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朱国庆
原载2016年2月15日《铜陵日报》A1-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