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媒体中心>>传媒摘要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2019/02/18

 编者按

         2007年国家开始部署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2009年我市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资源枯竭城市专项政策支持。为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近年来,我市凝心聚力、扎实苦干、砥砺奋进,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循环发展,一手抓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壮大,实现了产业的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硕果满枝,连续4年获评转型绩效考评全国优秀。本报今日起开设《转型十年看铜陵》系列报道,全面梳理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做法,总结转型升级成效和经验,全方位、多维度展现铜陵资源枯竭城市十年转型成果,进一步提升转型发展意识,为铜陵加速创新转型、绿色转型、文明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日前,记者在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集中控制室看到,电子显示屏正实时显示着煤气、蒸汽二次能源外供情况。作为铜陵经开区循环产业链中的核心一环,泰富公司将富余的焦炉煤气供给园区数十家企业作为原料或燃料使用,同时蒸汽外供替代了其他企业原有的燃煤锅炉。企业间的循环对接,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互利共赢。

        “今年19月份,外供煤气7262万立方米,外供蒸汽20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20吨。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溶告诉记者,公司在做好企业间循环利用的同时,内部资源、能源更是吃干榨尽。企业的焦油渣等固废回配炼焦,粉煤灰、除尘焦粉全部回收利用,脱硫废液变废为宝生产硫氰酸铵,富余的焦炉煤气和蒸汽用于燃机和汽轮机发电,做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标。

  铜陵泰富公司每年的技改投入都在8000万元以上,并且优先安排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改。该公司前身为铜陵市焦化厂,历经数次更名,折射出企业自身脱胎换骨的变化。从20081018日全面关停年产20万吨的2座焦炉,宣告运行38年之久的老焦化厂退出历史舞台开始,铜陵泰富公司就没有停下转型升级的步伐。近十年,企业已经由单纯的炼焦化工业务,拓展形成220万吨炼焦化工、800万吨港口物流、75兆瓦热电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企业主营业务有了质的变化。泰富公司焦炭收入由最高峰时占比95%,下降到近50%,能源的销售收入占比则超过了50%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魅力?早在多年前,市委、市政府就清楚地意识到:城市转型,刻不容缓!而转型的关键便是在经济转型上寻求突破,曾经为铜陵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传统产业站在了十字路口。资源枯竭、能耗增大、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污染严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它的未来在哪里?

  不等,不靠,千钧重担挑起来!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求新求变、拓展成长空间,针对资源型城市两高一资的产业特征,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双示范市建设,多层次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完成铜陵有色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皖能铜陵发电公司百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等一大批重大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9.2%推动重点耗能行业低碳发展,能效全领跑。全市有色、建材、钢铁等5大高耗能行业能源管理中心相继建成,占全省37%,重点用能企业智能化水平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千亿铜产业、百亿精细化工、百亿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循环化改造。2016年,首位铜产业主营收入较2010年翻了一番,但二氧化硫排放却同比下降4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约20%;水泥熟料产量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却下降了55%;化工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了59%,能耗总量却下降了30%。“十二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25.35%,降幅高于省下达指标8.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8.8%、16%、15.7%、22.1%,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原载2017年10月30日《铜陵日报》1版